"浑善达克沙地治理与近自然植被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和"流动沙丘分部位治理造林模式推广"两项成果
完成科学技术成果登记
荒漠化防治研究所于2017年9月完成"浑善达克沙地治理与近自然植被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和"流动沙丘分部位治理造林模式推广"两项成果登记工作,并取得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颁发的科学技术成果登记证书。
"浑善达克沙地治理与近自然植被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针对浑善达克沙地固定沙丘风蚀活化形成的风蚀坑特征,围绕"生态破口"(或称风蚀坑)控制风蚀积沙过程,采取工程固沙措施和生物治沙技术结合、人工促进技术和或自然修复技术等,促进风蚀坑植被正向演替过程,恢复或重建近自然植被类型。项目实施过程中,发表研究论文7篇,制定并发布地方标准3项,申报专利4项,其中授权专利3项,出版研究专著1部,总结相关技术模式2个,并建立示范区,示范区流动沙地植被由原来的5%提高到45%。
"流动沙丘分部位治理造林模式推广"利用流动沙丘分部位治理造林技术模式,对科尔沁沙地不同立地类型区进行了分区治理,本模式包含的主要技术有纱网沙障流动沙丘固沙造林技术、退化人工林平茬复壮技术、平缓沙地大规格造林与封育技术应用。在分部位治理技术模式推广过程中,总结提炼疏透型纱网沙障应用技术,该沙障具有较强的抑制地表风蚀效果。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