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尘天气是一个自然现象和自然过程,由于大陆腹地的荒漠区植被稀少、地表多裸露,加上冬季融冻之后地表物质疏松、风力加剧,使春夏之季成为沙尘爆发期。近年来,呼和浩特市通过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公益林建设、造林补贴项目、中央财政森林抚育以及其他林草生产建设任务等,全市沙尘天气明显减少,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从总体上遏制了沙化土地蔓延趋势。
沙尘天气可防,生态工程有功。“十三五”以来,依托国家和自治区重点生态工程,全市共完成218.36万亩防沙治沙目标任务,其中,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26.6万亩、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40.7万亩、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公益林建设20.94万亩、造林补贴31万亩、中央财政森林抚育33.4万亩,其他林草生产任务65.72万亩。依据2019年第六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初步结果显示,全市较2014年荒漠化土地减少了 97.3万亩,沙化土地减少了 4.1 万亩,全市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减少”。使年度空气环境质量优秀天数从2016年的283天提升到2022年的317天,以平均每年提升5.66天的速度总共提升了34天。因此,通过国土绿化,筑牢绿色城墙对于控制、减轻沙尘暴的危害举足轻重。
在防沙治沙具体工作中,呼和浩特市林草局始终坚持“三个一”。实施“一批工程”,即依托各项林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以风蚀严重地区和黄河沿岸提质增绿为重点,实行连片治理,集中建设,实施了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的林草生态工程,达到上规模、增效益的目标。坚持“一个中心”,即以森林资源保护为中心保障防沙治沙。建立健全了林草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检疫御灾和防治减灾体系和能力支撑体系。加强林草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严防美国白蛾、松材线虫病等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加大本地森林草原有害生物防控力度,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为2.35‰ ,平均预测预报准确率为95.30%;无公害防治率98.59%;平均种苗产地检疫率100%,全面完成了自治区下达的“四率”指标任务。草原生物灾害防治面积203.32万亩,防治效果均达90%以上。创新实施“一套系统”,2020年启动实施了呼和浩特市智慧林草大数据平台建设以及种质资源库的建设。充分发挥大数据平台与物联网技术优势,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网络等技术,在林草资源动态监管、生态保护修复、网格化巡护、防火应急管理、有害生物应急管理、古树名木等林草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方面进行广泛运用;建立保存、鉴定、评价、选育功能齐全的一体化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体系,收集保存2000份农牧用种、野生植物、蒙中药植物种质资源、16000份土壤样品,首批选定的13个乡土树种推广,为适地适树,选用适宜的乡土草树种奠定了基础。
公众号